悲欢离合总是无情,任凭阶前雨声,点滴到天明。

7个月前 650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少年时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昏暗,罗帐轻摇。 

壮年时在客船中听雨,江面宽阔,云层低垂,孤雁在西风中哀鸣。 

如今在僧庐下听雨,鬓发已斑白如星。 

悲欢离合总是无情,任凭阶前雨声,点滴到天明。

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代表作,通过听雨这一主题,串联起词人一生的三个阶段,展现了人生的变迁和情感的沉淀。

上片“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描绘了少年时的无忧无虑,歌楼上的红烛和昏暗的罗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则转向了壮年时的漂泊与孤独,江面宽阔,云层低垂,孤雁在西风中哀鸣,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下片“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述了词人晚年的心境,僧庐下的听雨,鬓发已斑白如星,透露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则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悲欢离合总是无情,任凭阶前雨声,点滴到天明,词人已看淡一切,任由雨声伴随着自己的思绪,直至天明。

蒋捷通过《虞美人·听雨》,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把人生的变迁和情感的沉淀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宋词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推荐阅读

1年前

1108

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年前

77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年前

70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年前

579

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年前

671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个月前

875

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个月前

710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2年前

737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