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金章宗泰和五年,我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在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今天早上捕获了一只大雁,把它杀了。另一只逃脱罗网的大雁,悲鸣着不肯离去,最终竟然自己从空中投地而死。”我听后买下这对大雁,把它们埋葬在汾水岸边,堆起石头作为记号,称作“雁丘”。同行的人大多为此赋诗,我也写了这首《雁丘词》。我过去所作的词没有符合音律,今天重新加以修改定稿。
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大雁啊,你或许会说:在这浩渺万里的层云之上,在这连绵千里的暮雪笼罩之下,失去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能怎样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如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不愿让它们与莺儿、燕子一般死后葬入黄土。于是,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我这样的钟情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狂歌纵酒,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赏析
这首词是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歌颂了大雁之间生死相依的爱情,同时也蕴含着对世间至情的赞美与感慨。
上阕开篇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一震撼人心的设问起笔,直接点明主题,引发读者对爱情本质的深入思考。随后,词人描述了大雁“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的生活,展现出它们相依相伴、历经岁月的深情。“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将大雁的情感类比人间痴情男女,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则通过想象殉情大雁的内心独白,深刻地表达出失去伴侣后的孤独与绝望,进一步强调了这份爱情的坚贞和深沉。
下阕,词人的笔触从对大雁爱情的描述转向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昔日汉武帝巡幸时的热闹场景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荒芜,形成了强烈的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借用典故,表达出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与无奈。“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词人认为大雁的深情连上天都嫉妒,它们不应与平凡的莺燕一样归于黄土,体现出对大雁爱情的高度赞美。结尾“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表明这对大雁的爱情将成为千古佳话,吸引着后世的文人墨客前来凭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这份爱情的意义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用典巧妙,将对大雁爱情的歌颂与对历史、人生的思考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对动物间美好情感的礼赞,更是对世间所有至情的深情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