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赏析
《蒹葭》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
诗的开篇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一幅深秋清晨的景象,芦苇苍苍,白露凝霜,营造出一种朦胧、凄清且略带寒意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迷茫而惆怅的基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点明了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对象在水的另一边,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引发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强烈思念和追求。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几句通过描述主人公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追寻伊人的艰难过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突出了道路的险阻漫长、崎岖曲折,然而无论道路如何艰难,主人公始终没有放弃追寻。而“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伊人仿佛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这种不断追寻却始终无法靠近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惆怅与失落之情。
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不仅使诗歌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还通过对蒹葭、白露等景物的变化描写,如“苍苍”“萋萋”“采采”,以及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体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的执着与长久,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抒情意味和感染力,使那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求之不得的惆怅之情愈发浓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中“伊人”的形象也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爱慕追求的对象,也可象征着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美好理想、事物或境界,这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广阔的解读空间和永恒的艺术魅力。